十一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2日 阅读次数:

十一月份是我市秋、冬换季时节,气温波动较大。这一时节人们即容易感染肠道传染病,也容易受到呼吸道传染病的侵袭。因此,我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应注意预防以下疾病。

  十一月份防病重点是秋季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病毒性腹泻(又称为秋季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类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原主要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星状病毒等。潜伏期短,数小时至3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出现脱水症状。病毒性腹泻好发在秋末冬初。感染对象以婴幼儿、学龄儿童和小学生为主。主要通过食用受到污染的水源、食物传播感染,易在幼托机构和学校出现暴发。预防措施方面应当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注意奶瓶等器具的消毒。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痛,部分病人可伴有黄疸和肝功能异常等。市民食用生或半生的海产品/水产品、无证食品以及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等是感染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此,市民在平时和节假日或外出旅游时应当特别注意饮食、饮水卫生,海水产品建议熟透再食用,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生。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室内通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体弱、多病和老年人感染后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易在集体单位发生暴发。预防措施上应注意保暖,增加体育锻炼,流感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场所。家庭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目前正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推荐患有慢性疾病者、老年人、体弱者和学龄儿童等接种流感疫苗。市民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类流感症状,应及时诊治并佩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和痂疹为特征。疹子常成批出现,呈向心性分布,多见于头部、脸部、胸部、四肢近端等部位。可伴头痛、咽痛等其他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脑炎、肺炎等并发症。水痘感染对象主要为幼托、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水痘传染性强,易通过呼吸道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水痘患儿要隔离治疗,一直隔离到全身水疱完全干燥结痂为止。预防水痘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集体单位尤其幼托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做好学校、幼托机构日常清洁消毒;对易感儿童可接种水痘疫苗。

  支气管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在气候改变如春秋季节,当气温、温度、气压和(或)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哮喘,故在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预防哮喘病发作应注意:穿着要适宜,注意必要的保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以及冷空气的刺激。居室环境要适宜,哮喘病患者的居室内要保持温暖干燥,室内注意通风透光,被褥及衣物注意勤洗勤晒,避免尘螨及霉菌滋生。哮喘病患者应尽量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遇到风沙及扬尘天气,应尽量避免外出活动。对于花粉及植物过敏者,外出时可戴口罩,尽量避免在花园或植物园中过多地逗留。家中如有哮喘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杀虫剂、消毒剂及蚊香等物品,不要在居室中饲养宠物。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保证定时定量及营养丰富,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尽量不吃或少吃鱼、虾、蟹等海产品,禁烟禁酒。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避免过度兴奋、紧张、发脾气,主动锻炼,积极治疗。

  此外,本月寒潮来临时,容易诱发中风等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因此,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预防疾病复发。这一季节温差变化大,还应注意对普通感冒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