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我市进入寒冷的冬季,这一季节由于冷空气强,气温偏低,人们主要集中在室内活动,易造成通风不畅,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因此呼吸道传染病是该季节的主要疾病,提醒市民以及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注意预防和控制以下疾病。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流感潜伏期短,一般为1-2天。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有: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本病常呈自限性,病程一般3-4天。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并发肺炎,预后较差。
2、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受凉、过度疲劳等为诱发因素。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3)让幼儿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7)建议儿童、老年人以及学生等重点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3、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冬季为好发季节,感染对象主要为幼托、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疹退结痂为止。此外,接种水痘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疾病。
4、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通过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传播。患者早期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并伴有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舌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病例主要发生在1-15岁,尤其5-9岁的儿童;成人患者中男性较多。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腮腺完全消肿为止。小儿要按照免疫规划要求按时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居家、教室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4、幼儿园强化晨检工作,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环境密闭的场所停留;
6、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7、去医院就医时可以佩戴口罩进行防护。
温馨提示:
冬季来临,目前仍有一些老式结构住房采取燃煤取暖,冬季为了提高保暖效果,很多居民家中都是门窗紧闭。另外近些年随着农牧业的发展,塑料大棚、养鸡厂等普遍采用煤炉取暖,当出现反常的低气压和低风速天气,易造成通风不畅,引起住户一氧化碳中毒。在此提醒市民注意预防。
一氧化碳中毒原因多以燃煤取暖为主,还包括炭火取暖、煤气热水器使用不当、人工煤气泄漏等。其中,冬季一氧化碳中毒主要原因是使用煤炉、火炕取暖。临床表现:轻度中毒为剧烈的头痛、头晕、失眠、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视物模糊、耳聋、耳鸣、轻度意识障碍,心动过速。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恢复,无明显并发症和后遗症者。重度中毒为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一氧化碳中毒极其危险,若不能及时发现或在睡眠时中毒极易导致死亡。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市民应注意合理通风,对取暖用的煤炉要装好烟囱,并保持烟囱结构严密和通风良好,防止漏烟、倒烟,定期做清理工作。居民烧火炕一定要等到煤炭完全燃尽之后再入睡,同时要保持炉灶和火炕的通风,睡觉前一定要检查火炉是否封好。另外煤气总阀门一定要关好。有条件的,应安装煤气报警器或采用其他更安全的取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