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是由于慢性心脏病变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以致心肌收缩力减损,因心血液排出困难,静脉系统瘀血,而动脉系统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心脏疾病。
心衰最典型的症状是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活动时加重,严重者端坐呼吸、咳嗽并伴大量白色绒粉红色泡沫痰,且出现食欲降低、双下肢浮肿等症状。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的患者,以及得过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夏季更要提高警惕,定期对心脏进行检查。
慢性心衰患者在夏季需从多方面保护心脏,以便平安度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调节水盐
注意液体的进出量和盐的摄入量,避免脚浮肿及疲乏无力感。这些症状或体征出现时,要及时化验电解质,以便更好地调整用药量和水盐的补充量。
2、饮食有节、戒烟限酒
夏季气温升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变化较大,不规律饮食现象经常出现。夜宵排档的增加易导致暴饮暴食和饮酒无度。同时,夏季病原菌繁殖旺盛,食物容易腐败,不洁饮食易引起急性胃肠道感染。这些因素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心血管意外事件。
因此,夏季不但应饮食清淡,还不可暴饮暴食、过度饮酒,且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另外,吸烟对心脑血管疾病而言是最危险的因素,患者应戒烟。
3、低脂膳食、保证水分摄入
心血管病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可适当进食瘦肉、鱼类,尽量少吃过于油腻及高脂肪食物。此外,还应少摄入动物脂肪和甜食,多吃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并减少钠盐的摄入量。患者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时及清晨起床后最好喝一些白开水。
4、保持乐观心态
习惯和乐观的心态对人有积极作用。患者在平日生活中应减少熬夜及夜生活次数。情绪剧变可诱发急性冠脉事件,而长时间处于高温下,人的心情也易烦闷、紧张、抑郁。随着症状的加重,其引发猝死、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也会上升。因此,保持情绪稳定、起居有序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5、坚持适当运动
天气炎热,但保持适当的运动非常有必要。适当运动可增加机能储备,对改善心脏功能具有一定作用。适度运动的前提是,运动后不能有不适的症状出现。运动量因人而异,可循序渐进地增加,一般建议每周锻炼3小时以上。
(来源:青岛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