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疾病预报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3日 阅读次数:

 

8月份仍是高温炎热,降雨集中的月份。三伏天说变就变,且经常雷雨交加,出现暴雨、大暴雨。而雷雨过后高温、高湿的闷热天气亦会频繁出现,稍有不甚就容易中暑。这一季节,适合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一旦食物储存、加工、食用不当,极易引起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及各类肠道传染病。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气温升高,公众应增强防病意识,谨防以下几种疾病。

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腔炎(口腔粘膜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培养儿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做好玩具、食具、毛巾、便器及厕所的定期清洗、消毒工作;托幼机构应注意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加强晨、午检,及时发现和隔离治疗病人,指导园内儿童正确洗手并提高洗手频率。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是以蜱传播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夏季是蜱传疾病的高发季节,发热伴属蜱传病毒性传染病,我市发病一直较多,各区市均有病例发生,涉及乡镇不断扩大,无特异性防控措施。临床表现为突起高热,伴乏力,食欲降低、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可有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意识障碍等多器官功能损伤。血常规可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急性期病人的血液可能会有传染性。

预防发热伴首先要清理住家附近的环境卫生,清理杂草,清除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蜱滋生。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寄生时可以用杀蜱的药剂进行药浴。从事田间劳动或野外旅行时不要在草地上坐、卧等长时间停留;要做好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裸露的皮肤可以涂抹驱避剂。如果一旦发现被蜱叮咬,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就医时要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野外活动史和蜱叮咬史。

3、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蚊”)叮咬传播。登革热症状为发热较突然,有发热、头痛、眼眶疼、肌肉痛、关节痛;皮疹并发痒,出血(皮下出血点或流鼻血),发热1-2天内可达39-40℃。严重的患者会出现休克衰竭甚至死亡。入秋以后伊蚊活动猖獗,而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是我市常见蚊种之一,在有传染源引入后有可能造成传播。防控登革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做好灭蚊、防蚊、清除蚊虫孽生地。要做好家居清洁和环境卫生,覆盆倒罐,定期清除家居环境积水;家用贮水容器要加盖密封;水生盆景要每5-7天彻底清洗换水一次。野外活动可用经检验合格的趋避剂,喷涂在皮肤和衣服上,预防蚊子叮咬。另外,登革热在南方省份和东南亚国家常年发生,去这些地方旅游和工作的人员尤其要做好防蚊措施,建议穿防晒衣裤等长衣长裤,尽量减少裸露皮肤,外出活动时给裸露皮肤喷洒驱避剂。

4、其它感染性腹泻:其它感染性腹泻临床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幼儿及青壮年发病较多。预防上应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品,把好病从口入关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5、高温中暑:三伏天要预防高温中暑。高温中暑可以导致疾病和死亡,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是预防和减少高温中暑的重要途径。在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同时应注意,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中暑:(1)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的水分,在高温时不宜大量饮用。(2)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3)室外注意:避开正午时段外出,应擦防晒霜,戴宽檐帽或使用遮阳伞,并戴墨镜,穿着轻薄、宽松、浅色衣物。高温时应减少户外锻炼。(4)户外劳作:改善高温作业条件,加强隔热、通风、遮阳等降温措施,尽可能供给含盐清凉饮料及防暑降温药物。宣传防暑保健知识,教育工人遵守高温作业的安全规则和保健制度,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5)空调降温:尽量在室内活动,条件允许可开空调,温度设在26摄氏度左右,避免空调风直吹或者温度调的过低。

中暑急救方法:(1)转移:将患者转移到清凉处,应当迅速地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最好选择附近通风阴凉处,然后让患者平躺解开衣服扣子,同时让其双脚提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2)降温:给患者降温,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以加速散热。但要注意适度以免造成患者感冒。注意:不要加速地给患者降温,当患者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3)补水:等患者清醒后补充水分,若患者清醒,应为其补充含盐分或者小苏打的清凉饮料。注意:不宜大量补充水分,不然会引起腹痛、恶心和呕吐等不适症状,不宜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4)按压:若患者已经失去知觉,可以按压其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停止的情况,应及时做人工呼吸。(5)送医:重症中暑病人即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拨打120,送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