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被忽视的慢性病,越早预防越好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5日 10:06 信息来源:威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阅读次数: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对来说,国人对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这些慢性病的认知还是比较充足的,得益于国家层面的重视和积极干预,这几类慢性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近年来都逐渐下降,也印证了“预防为主”在慢病防治中的重要性。然而,有一种慢性病,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丝毫不逊于以上几种疾病,医生习惯把它称做“沉默的杀手”,老百姓对它却知之甚少,它就是——骨质疏松症。

什么是骨质疏松?我们的骨头外面是一层坚硬的壳,包裹着里面的骨小梁(一种海绵状的骨组织)。健康骨骼的内部结构类似海绵,除了支持身体和保护重要器官之外,骨头还储存钙等矿物质。骨骼是我们身体里最大的钙仓,90%以上的钙储存在这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骨质疏松发病率高,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6%左右,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主要为疼痛,全身多处的骨痛,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身材变矮、驼背、牙齿过早脱落也很常见。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髋部、脊柱、腕部、肋骨,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甚至弯腰、咳嗽、打喷嚏都可以引起骨折。一旦发生骨折,疼痛难忍,轻者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它常常是悄无声息的发生,早期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有一个长时间的“沉默期”,期间骨量在不断地丢失,人们却感觉不到。而随着年龄增大,骨量进一步加剧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常常已丢失达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奏效。除此以外,骨质疏松还常常与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病等慢性退行性疾病共同存在。

面对“沉默的杀手”,我们不能继续保持沉默!

2017年2月,健康骨骼作为国家战略被纳入《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国家层面已经为预防骨质疏松吹响号角,我们依然要祭起“预防为主”的大旗,尽早干预,减少发生。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人体骨量在青壮年达到高峰,40岁左右开始逐渐下降。从婴幼儿时期到老年,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首先,步行、跑步、负重等各种运动都能够起到提高骨强度的作用,坚持锻炼对骨质疏松预防特别重要;其次,吸烟、过度饮酒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 570ml、白酒 60ml、葡萄酒 240ml 或开胃酒 120ml 之内;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要经常接受日晒,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 D 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各个年龄段都必不可少,特别提醒日照时不要隔着玻璃;再就是预防跌倒,老年人 90% 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

最后,建议40岁以上人群和有肾病、糖尿病、长期服用激素等的高危人群都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和筛查检测,一旦发现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就要尽早干预,相对不治疗而言,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

骨质疏松是很普遍的疾病。不仅影响形象还可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年轻时就开始,平衡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健康的生活习惯。必要时看医生,药物治疗。

让我们行动起来,不再对骨质疏松这个杀手保持沉默!愿你,有坚强的内心,也有坚强的骨骼。

(来源:青岛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