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越发不可缺少。如何正确使用消毒产品?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如何正确进行家庭消毒?如何避免过度消毒?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病毒也是一种生命体,需要获得营养来存活。从医学角度讲,病毒需要在活体细胞内才能复制,空气、餐具、衣物等环境提供不了活体细胞环境。接下来,我们开始切入正题。
挑选消毒产品
市面上的消毒产品多种多样,但家用的一般推荐使用75%酒精、含氯消毒剂(84)等。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应注意消毒产品卫生许可证编号(比如“X 卫消证字[XXX]第XXXX号”)可以在网上查询编号和产品是否对应,这样可以避免遇到假冒伪劣产品,此外还应注意产品的有效期、使用方法等。
过度消毒7种错误方式
现在,我们每天除了戴口罩、洗手这两件事外,最常做的就是:消毒。但如果方法不当,可能适得其反,危害健康。
我们应科学消毒,避免过度消毒。过度消毒对人体的皮肤、眼睛、呼吸道损伤非常大,可能会使排放至环境中的抗菌成分激增,污染环境。
比如大面积喷洒酒精,酒精极易燃烧,空气中乙醇浓度超过3%时即可发生火灾。在大量使用酒精时,酒精挥发会使室内空气中乙醇浓度增加,比直接点燃酒精更危险;84消毒液不可混用,尤其不能和洁厕灵合用,否则会生成有毒气体,甚至造成中毒死亡……
过度消毒可以定义为:在受到病原体污染几率很小、没有必要进行消毒的地方,反复消毒。以下这7种行为都属于过度消毒:
① 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消毒;
② 酒精喷洒口罩进行消毒;
③ 对车轮进行消毒;
④ 加湿器中加入消毒剂;
⑤ 没有外人到访,每天进行消毒;
⑥ 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大于1000mg/L)进行消毒;
⑦ 室外环境表面反复喷洒消毒剂。
家庭消毒全流程攻略
“家庭消毒”越来越受大众重视,但还存在一些误区。比如,不管是酒精消毒液还是84消毒液,它们都是在一定的配比浓度下,消毒效果最好,并不是浓度越高,效果越好。所以一定要先学习,瞄准病毒经常“光顾”的部位和地点消毒,才有意义。
1、室内空气消毒
室内空气消毒一般以通风换气为主,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即可。如果需要使用紫外线消毒灯,请一定确保室内没有人员活动,紫外线消毒灯辐射的紫外线对皮肤和眼睛危害极大。切记不要使用酒精喷雾对室内消毒,酒精易燃,极易造成危险。
2、物体表面消毒
洗脸池、马桶等一般不易氧化物体表面,可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一般作用30分钟后清水洗净即可。一些易于氧化的比如金属台面、皮质沙发等,用75%酒精喷洒擦拭即可。也可用消毒湿巾擦拭。
3、电子产品消毒
电子产品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4、餐(饮)具消毒
可以使用煮沸消毒法,将餐(饮)具清洗干净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30分钟。
5、衣物消毒
病毒在织物表面本就不易存活,常温条件下(10度以上)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时间短,1天内全部失活。
室温达到10度以上,将衣服收集,静置1天后正常清洗即可。也可以用热水浸泡30分钟来消毒,但是要注意水温一直保持在56度以上。
6、厕所消毒
冲厕所时要盖上马桶盖,坐便器可用含氯250~500mg/L的84消毒液进行擦拭,再用清水冲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