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接种疫苗前,接种单位的工作人员会与您共同核对接种疫苗的品种和有效期等信息。好多家长好奇有效期是指什么呢?如果疫苗马上就要到期了,是不是效果就差了呢?今天我们来聊聊有效期这件事。
一、什么是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提到,有效期 (Validity Period) 指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许可用以签发制品供临床使用的最大有效期限(天数、月数或年数)。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剂,属于药品,所以疫苗也有一定的有效期,且不同的疫苗有效期也是不一样的,通常疫苗有效期为1-3年。例如,甲肝减毒活疫苗的有效期为18个月;百白破疫苗的有效期为2年;乙肝疫苗的有效期为3年等。
二、有效期是如何确定的?
有效期是根据在疫苗开发过程中进行稳定性研究获得的贮存寿命而确定。在做稳定性研究的时候,已经将疫苗的贮存、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情况包括在内,甚至更严格。按有关技术的要求,在稳定性试验要求的基础上至少要减掉6个月,才能作为疫苗的有效期。因此,疫苗不是一过有效期就“失效”的。
三、为什么会有“近效期”的疫苗?
我国对疫苗的管控非常严格,每个批次的疫苗销售前或进口时,都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核、检验,这就是传说中的批签发手续。只有合格的疫苗才能获得批签发证明,也可以理解为合格证。部分疫苗因为本身效期较短,再加上批签发的审核手续,进入流通环节后就由相应的疾控中心下发到接种单位,可能会出现疫苗到达接种单位时就临近有效期的情况,该种情况较为少见。
其实,疫苗没有“近效期”、“远效期”之分,只有“在有效期内”和“超过有效期”的区分。只要还在有效期以内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即便“临期”也是可以正常接种的,不会增加疫苗的不良反应,也不会降低疫苗的保护效果。
四、会不会有超过有效期的疫苗接种到人身上呢?
答案:不会的。首先,每一个疫苗都有一个自己的“身份证”,也就是追溯码,超过有效期的疫苗根本无法通过扫码接种。其次,在接种前接种单位的工作人员不仅认真检查疫苗的外观、批号、有效期,还会和您共同核对接种疫苗的品种和有效期等信息。
接种疫苗的获益远远大于感染疾病造成的风险,一定要及时全程疫苗,所以各位家长不必因为等待一个远效期的疫苗而错过最佳接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