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一碰就中的社交达“病”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传染性极高。麻疹病人通常通过打喷嚏、咳嗽等途径将病毒排出体外而感染易感者。未得过麻疹或既往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人群普遍易感。孕妇、营养不良的儿童、严重免疫缺陷者得麻疹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
麻疹的潜伏期通常为10-14天,传染期一般是从皮疹出现前5天持续到皮疹发生后5天,免疫力低下患者传染期可延长。麻疹的典型症状为:高热(可达40℃)+红色斑丘疹(自耳后、面部开始,自上而下向全身扩展)+“感冒样”症状(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颊黏膜可出现针尖大小灰白色突起,即麻疹黏膜斑(Koplik's spots,柯氏斑),是麻疹发病早期的特异性临床表现;麻疹患者还有可能发生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
预防两件套:疫苗接种+个人卫生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目前我省麻疹疫苗的免疫程序为: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一剂次麻腮风疫苗。除此之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少聚集、戴口罩等措施对于麻疹的预防也很有效。防止交叉感染要做到“三晒一开”:晒被褥、晒衣物、常晒太阳;开窗换气,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
中招别慌!三步应对法:早发现、快就医、严隔离
一旦感染麻疹,不要惊慌,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隔离治疗可以有效控制麻疹。无呼吸道并发症的病例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肺炎并发症的病例隔离至出疹后10天。健康人群应注意不与病人近距离接触,也不接触病人污染的物品。一旦与麻疹病例密切接触,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近距离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学习和工作,坚持勤洗手,做好科学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一旦出现发热、出疹或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诊。
(来源:山东疾控)